本站支持IPV6

用创新激活分享经济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7日09时36分  
 
分享经济的最大特征,是将社会闲置的“碳元素”优化组合成“钻石”,而非“煤球”

  今年两会,“分享经济”火了。当许多人还未搞清如何定义时,“分享经济”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完成首次亮相,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成为激荡“创时代”的高频词。而新词变热词的背后,恰是经济社会发展火热实践的推动。

  实际上,分享经济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百姓生活。比如,足不出户,就可等待神州专车上门来接;点击在线短租,就可弃住高价酒店而选住高性价比的民居;劳累一天,在家就可呼叫厨师上门做菜……这些“分享经济”的体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分享经济激活“新兴消费”之余,还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先求所有、再求所用”渐成传统,“闲置就是浪费、只求所用不求所有”正在形成,所有权被使用权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的节约型消费社会悄然而至。

  不可否认,“分享经济”的潮涌,离不开企业创新力量的推动。正如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分享经济”的最大特征是通过激活社会存量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完全颠覆了以往依靠不断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企业创新正是以此为切口,将社会闲置的“碳元素”通过优化组合变成“钻石”,而非“煤球”。可以说,创新的力量唤醒了一个规模约为19560亿元、参与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的中国分享经济市场。

  当然,创新的业态需要创新的制度呵护。要看到,分享经济调动的沉睡资源,往往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角落,头上都戴着传统地域、行业的管理“紧箍”。要想让这些宝贵的资源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就必须打破固化的管理体制束缚及其衍生出来的利益藩篱。并且,在助推分享经济“起航”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得为其划定明晰的“航道”。如何保证消费者的隐私与安全,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如何在行业低门槛上加装“保险扣”……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作出回答。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作为传统经济的“搅局者”,分享经济打开了增加百姓福祉的另一种可能。对于消费者与政府、供应商与平台来说,共同做大分享空间,促进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也许正是“风口”开启的最大意义。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