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农业需要创客 创业需要创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10时47分  
 
“创业”作为近年来的高频词汇,热度始终不减。瞄准农业搞创业,更是成为不少年轻创客的目标。农业的未来需要创新,更需要创客们头脑中的好点子、好创意。让我们来看看今天为您讲述的农业创客们的故事——

  农业需要创客创业需要创新

  农民日报记者杨丹丹

  他们都是年轻的农业创客,有自己不同的行事风格。在发展的道路上有跌宕起伏,但相似的是都在用脑和心不断进取,在别人还在固步自封时,他们却已经站上时代的潮头,努力在农业的创业道路上越走越稳。安徽省合肥市的两位农业创客的故事令人深思。

  曹传取:创造风景成就“苗木明星”

  不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板,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这是曹传取给人的第一印象。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曹传取就去了上海,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始终有个信念,要回到安徽老家发展现代苗木业,带动身边的群众致富。2011年,凭着一腔热血,曹传取从朋友处借来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合肥华绿种苗有限公司。

  创办种苗公司,寻找适合的苗木基地是发展的第一步。“苗木花卉基地对周边种植环境要求特别高,离市区的距离不能太远,不然折损成本太高;同时,道路、水等基础配套设施还要相对完善。当初选择的在合肥周边选择一块地建基地,由于设施简陋,种苗质量很不稳定,新跑下来的订单就在这样丢了。”曹传取告诉记者,但是当时启动资金一半都已经投入进去,“坚持和放弃就在那一瞬间”。

  2012年,曹传取在包河区牛角大圩选址建立新基地。同时,按照工厂化育苗的要求建设1千平方的联动温室大棚,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由于资金不足,他亲自带领团队做苗床,涂油漆,改造冬季加温用锅炉。“当时现代化工厂育苗,没有成型的数据,严重影响种苗的成长。”曹传取说,他们坚持通宵观察种苗的变化,往往需要1-2个周期才能掌握基础数据。如今,已经掌握了一串红、矮牵牛等品种的基础数据。

  牛角大圩花海景观的打造让曹传取一下子在合肥苗木界火了起来。“其实当时也是无心插柳,因为我们2012年拿到地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只建设了两个大棚,空地太多,就拿了50亩种波斯菊,没想到2013年春天开花时一下成为明星景点,数以万计的市民来赏花、拍照。”曹传取说,随着市民的持续关注,当年的国庆节的花海景观应运而生,他们又用300万盆矮牵牛、海棠等草花,打造了7个色系的综合景观,再次引起市民的热捧。

  因人造景观一举成名。不过曹传取仍然把重心转回了种苗上,建设了专业的光谱催芽室,并在去年夏天引进了自动浇水机等设备。曹传取表示,种苗业务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要想变得更专业,设备必须跟上,他在今年又购买了自动播种机,华绿的草花播种也终于告别“手工”时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公司已经建有30000多平方米的高档温控温室,配有自动播种流水线、光谱催芽室、移动苗床、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种苗年生产量达5000多万株。

  “做农业,只有诚信才能赢天下。”曹传取告诉记者,对于企业产出的不合格种苗全部报废,重新播种,提货期来不及的,不惜代价从外地调货,做到发到客户手里的都是高质量的种苗。同时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制定多个品种种苗地方标准,开始新品种种苗的研发。给客户做技术跟踪服务,客户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或是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

  随着种苗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公司开始将目光放得更远,曹传取想在整个中部六省享有草花种苗市场的一定话语权。为何仅仅定位在中部地区?曹传取表示,草花种苗其实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即汽车运输能够夕发朝至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风险就会上升,特别是夏季白天运输时,种苗损耗会迅速增加。“恰恰种苗从合肥出发经过一夜的运输,基本能覆盖到中部其他五省的客户,我们要尊重这个有效距离,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种苗。”他分析说。

  柯家厚:“金针菇大王”会算精准账

  高大的身材,憨厚的笑容,浓厚的闽南口音。柯家厚是来皖创业的外来客。但没曾想到扎根安徽竟一不小心成为了“金针菇大王”。

  2004年以前,柯家厚在福建老家从事金针菇种植。在对市场深入调查后,他发现金针菇的销售地主要在安徽省。而金针菇生产所需的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也产自安徽。与其每天花大量费用在运输成本上,不如把厂搬到安徽去。就这样,最早运用大数据思维的他在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马厂村承包了60多亩土地从事食用菌生产。

  “我们以前的营养土的主要成分就是木屑。没想到木屑的成本价一路走高,而且越来越难收。”柯家厚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境。令他没有想到是的合肥市开始实施秸秆禁烧。秸秆在农民手里想烧烧不得,想扔扔不掉。柯家厚当时就想,如果能把秸秆替代成木屑作为金针菇的营养土就太好了。他找到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求帮助合作,在多轮配比试验后。采用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金针菇终于成功。“收购秸秆每吨花费300元,可以做成食用菌基料1000袋,产出金针菇1吨左右,而目前金针菇出厂价在10元/公斤。”柯家厚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秸秆最终代替了之前的木屑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

  坚持科技创新,努力保持技术先进性。在实际生产中,既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外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同时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创新。柯家厚创办的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顺泉”牌金针菇已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被省食用菌技术协会评定为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其组织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被安徽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科技成果,其组织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被合肥市政府授予科技三等奖,目前均已转化投入应用。目前已有3项国家发明技术和8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另有30多项发明技术和实用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劳动力成本将占据农业成本的大头时,柯家厚已经敏锐地感知到。2012年,他不惜巨额贷款投入建设了液体菌种罐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一方面是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标准化生产。”柯家厚说,引进设备后有两个大变化:一是传统的人工装营养土的模式彻底淘汰,直接是机构化罐装营养瓶;二是生产周期大大降低,菌种生产从45天压缩到7天,金针菇出苗期从之前的80天左右压缩到了现在的50天。这样基地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出来鲜菇。而且进行标准化立体生产,配有自动化装瓶机、高压灭菌灶、无菌接种室及温控栽培车间等,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

  抱怨很廉价别做空想家

  买天杨丹丹

  农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虽然这样的忠告我们耳熟能详,但是近年来投资农业的风潮正劲,欲分割农业蛋糕的创业者们依然前赴后继。对于选择农业进行创业创新的他们,我们表示由衷地钦佩,为他们不畏艰难、甘于寂寞、执著前行的精神叫好。

  本期讲述的几位农业创客的故事,一位是“凤还巢”返乡创业,一位是“外来的和尚”跨省投资,还有一位则是“土生土长”想把家乡建成“世外桃园”的本地人。他们为“我创故我在”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他们都是做农业的,但选择的道路各不相同。细细挖掘这些做农业成功的人,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有一颗执著而又努力的心,有将空想化为行动的决心,以及那份热爱农业的初心。

  记者曾在多次采访中听到创业者们这样抱怨:农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可相关政策总是觉得不够到位,让我无法开展工作;设想的时候,前景一片大好,真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滋味,当激情消退了,内心的干劲也就消失了;当初一起抱团打算大干一番的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合作伙伴开始质疑农业创业的前途,随之而来的就是陆续退出,让人十分沮丧……

  其实,任何创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农业天然的“弱势”,就注定了农业创业需要你倾注更多的精力,需要你忍受更多的孤独与“磨难”。政策上的不完满,需要时间去完善;社会氛围的缺失,需要时间去营造,这些都是前进途中必然存在的客观现实,但它们绝不是半途而废打退堂鼓的理由。

  帆已扬,船已动,认准了航道,我们需要勇气和耐心走下去。抱怨和停止只会让梦想戛然而止,让已经付出的努力前功尽弃。

  央视一则公益广告歌曲《我创故我在》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造一片生产快乐的菜园,造点什么,让自己骄傲。疯狂的想法,没什么可怕,造点什么,让世界看到。抱怨很廉价,别做空想家,做个创客,让自己骄傲。

  无数前车之鉴已证明,一味地空谈理想、抱怨环境,抑或是仅仅想着投机取巧、短期牟利,都是不可能在农业这条路上走得稳当、走得长远的。真心为本期故事中的农业创客们的付出和收获鼓掌。当然,仍然要把那句“守得住寂寞”送给他们——沉下心来,让土地生花,让农业更精彩。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