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带你看懂粮油产需形势怎么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10时51分  
 
编者按:近日,第三届中国农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农业展望活动的基本建立,也标志着中国的全球农业调查分析系统建设正在扎实稳步地推进。《报告》从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2016年以及“十三五”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的运动特点和趋势,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玉米

  面积十二年来首次调减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先减后增,2016将出现十二年来首次面积调减,2018年开始产需将出现缺口,2020-2025年玉米生产将出现缓慢恢复。

  “十二五”期间,中国玉米面积、产量快速增长。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中国玉米消费总体低迷,年均消费量在1.8亿吨左右,再加上农民储粮行为变化,导致国家玉米库存持续攀高。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过去五年中国玉米累计净进口1725万吨,其中,2015年进口473万吨,比2014年增长82.0%。

  报告认为,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和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的影响,预计河北张承农牧交错区、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吉林西部易旱区、东部山区和部分粮改饲地区,黑龙江第四、第五积温带,内蒙古东北北部及中部后山地区,陕北风沙区和关中地区及黄淮海地区,2016年玉米面积将较上年调减1750多万亩,其中“镰刀弯”地区预计调减1500万亩。这是自2003年的十二年来中国玉米面积首次调减,调减幅度超过3%。与此同时,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南方洪涝的可能性较大,预计玉米单产将比2015年下降1.2%;玉米总产预计21517万吨,比上年减少近1000万吨。

  “十三五”期间,受种植结构调整、原油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可能持续缩减,到2020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预计分别为51608万亩和20567万吨,比2015年分别减少约10%和8%。与此同时,受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贫致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国玉米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保持年均3%的增速,2018年需求量将超过产量,2020年产需缺口将达到1600多万吨。但从总的供需形势来看,由于当前国内玉米库存较多,未来五年玉米供需形势总体将呈由宽松转向基本平衡的走势,中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也将随着国内价格与国际接轨逐步减少。

  报告认为,2020—2025年,中国玉米生产将出现缓慢恢复性发展。由于“十三五”玉米库存压力基本释放,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加工企业将向节本、增效、环保、可持续发展转变,玉米工业消费有可能调减,但减幅不会很大,预计2025年的工业消费量为5530万吨,比2016年减少0.8%。此外,5年以后,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联动性将进一步增强,玉米消费需求将拉动进口增加,预计2025年中国玉米进口将达到200万吨左右。

  大豆

  种植面积有望六年来首次增加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大豆生产将出现恢复性增长,2016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有望六年来首次增加,大豆消费和进口仍将继续增长,但增幅明显放缓。

  “十二五”期间中国大豆生产持续萎缩、进口大幅增加。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18亿亩下降到2015年的9885万亩,减幅16.5%;产量从2011年的1449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1161万吨,减幅19.8%。以此同时,养殖业蛋白饲料需求带动大豆消费量稳步增加,2011—2015年中国大豆总消费量接近4亿吨,消费量年均增长率5.3%。2011—2015年大豆总进口量3.28亿吨,进口量年均增长率11.6%。

  报告认为,受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和“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面积达到10320万亩,比2015年增加430多万亩;在单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预计大豆产量将达到1203万吨,比2015年增加40多万吨。这也是自2009年的六年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首次增加。受饲料蛋白豆粕及食用植物油需求拉动,2016年中国大豆消费量预计达到9169万吨,较上年增加2.4%。其中压榨加工消费约占总消费的87.5%,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压榨加工消费量8019万吨,较上年增加2.3%。尽管中国大豆生产出现恢复迹象,但产需缺口仍然很大,需要依靠国际市场保障供给,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228万。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鼓励大豆种植的一系列政策落实,中国大豆生产有望缓慢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11130万亩,较2015年增加1245万亩,增幅12.5%。2020—2025年,随着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的稳步发展和国产大豆品牌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拉动中国大豆生产继续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11700万亩,约较2016年增加1389万亩,10年间年均增长率1.4%。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率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对肉蛋奶、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消费将继续增加,带动大豆消费继续增加,预计2025年中国大豆年消费量将达到1.08亿吨,大豆年进口量将达到8864万吨。

  小麦

  种植面积稳重略减产需形势趋紧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小麦面积稳中略减,消费需求继续增加,产需形势逐步趋紧。

  “十二五”以来,中国小麦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突破1.3亿吨,比2011年增长了1279万吨,增幅10.9%;过去五年,中国小麦年均消费量在1.2亿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和工业消费稳中有升,种子消费和损耗基本平稳,饲料消费年际间波动较大,产需形势总体相对宽松。“十二五”期间,中国累计进口小麦1691万吨,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1.4倍;国内小麦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普通小麦年均批发价由2011年的每公斤2.04元涨至2015年的2.46元,累计增长20.59%。

  报告预计,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36180万亩,同比下降3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13010万吨,同比略减10万吨左右,可能出现自2004年十二年来首次减产。面积调减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小麦种植,西北地区在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旱作地区继续压夏扩秋,再加上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导致的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冬小麦苗情不如去年。同时受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国小麦消费量预计为12027万吨,比2015年增加6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预计8536万吨,同比略增20万吨左右;饲料消费预计1069万吨,同比略减约40万吨;工业消费预计1444万吨,同比略增约70万吨。小麦进出口保持基本稳定。

  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受种植结构调整和资源生态环境限制,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将稳中略降,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消费增速依然较快,产需形势将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十三五”期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到2020年预计为36030万亩,比2015年减少180万亩左右;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3191万吨,比2015年增加170万吨左右。同时,中国小麦消费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消费量为12630万吨,产需基本平衡。

  报告展望了未来10年中国小麦产需形势。未来10年,中国小麦产量增长相对缓慢,消费增速相对较快,产需关系将逐步转向紧平衡。到2025年,中国小麦面积预计为35895万亩,比2015年减少300万亩,年均减幅0.1%;总产量为13279万吨,比2015年增长2.0%,年均增长0.2%,明显低于过去10年2.6%的增速;预计消费量13263万吨,年均增长1.0%。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产量增速,产需关系将逐渐趋于紧平衡。其中,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0.4%、3.1%和3.7%,损耗量和种用量年均略降0.1%。

  稻谷

  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先增后减,总产保持基本稳定,消费继续增长,产需缺口略有扩大。

  “十二五”以来,中国稻谷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产量突破2亿吨,之后年度产量基本稳定在2亿吨以上,2015年达到20824.50万吨(折合大米14577.15万吨);2015年中国国内大米消费总量1.45亿吨,较上年增长约500万吨,产需基本平衡。

  2016年受玉米临储制度改革和种植结构调整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小幅调增,南方籼稻种植面积将略有调减,中国稻谷种植总面积预计调整100万亩左右。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预计稻谷单产将略有下降,总产保持稳中略增态势。大米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07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受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影响,稻谷饲料消费预计将同比减少1.4%。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将强化与国际的稻米贸易合作,大米净进口有望稳定在2015年水平。

  展望“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预计2020年为44223万亩,2025年为44163万亩,10年间年均递减0.3%。这主要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东北部分地区耕地退出玉米生产改种水稻,南方生态待修复区水稻种植面积将会有较大调减。同时,随着中国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水稻单产有望稳步提高,预计2020年达到每亩465公斤,2025年达到469公斤,10年间年均递增0.2%。主要受单产稳步提高影响,未来10年中国稻谷产量将基本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中国大米未来10年需求量将保持年均0.3%的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为14801万吨,2025年为15029万吨,“十三五”末大米净进口约为292万吨,“十四五”末大米进口约为293万吨。

  棉花

  高品质需求明显增加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棉花生产将更加向新疆集中、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棉纺织业对高品质棉花需求将明显增加。

  “十二五”期间中国棉花产需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7557万亩下降到2015年的5698万亩,降幅达24.6%;产量从658.9万吨下降到560.5万吨,降幅达14.9%。

  2016年中国棉花产量将继续同比大幅下降。受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提高、国家粮食优先战略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将继续大幅下降。受棉纺织业向外转移、化纤替代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为715.8万吨,同比降2.7%。同时,2016年是中国棉花去库存的关键一年,国储棉投放将成为调节棉花市场的重要手段,棉花进口将继续减少,预计净进口量为100万吨,同比降31.1%。

  “十三五”期间中国对高品质棉花需求将明显增加。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棉花生产将进一步向新疆棉区集中,长江、黄河流域棉区产量比重明显下降。202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5366万亩和496万吨,比2015年下降5.8%和11.5%;2025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5120万亩和467万吨,比2015年下降10.1%和16.7%。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棉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棉花消费数量也将呈明显下降趋势,预计2020年消费量为708万吨,比2015年降3.8%,但对高品质棉花需求明显增加,这将倒逼中国棉花生产加快品质改良的进程。

  食用油

  自给率将跌至30%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油籽生产先减后增,2016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跌至30%,未来五年食用植物油产需总缺口达到1亿吨以上。

  报告认为,受比较效益下降、油菜籽临储政策改革和玉米大豆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2016年中国油籽种植面积为30620万亩,较上年略有下降。受面积下降影响,2016年中国油籽总产量预计减少0.7%,降至4676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减少9.4%,花生产量增加4.0%,大豆产量增加3.6%。同时受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长和豆粕饲用消费增长拉动,2016年中国三大油籽消费量预计为1.25亿吨,较2015年增0.2%;油籽进口预计8813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8228万吨,油菜籽进口445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643万吨。受国产油籽减产影响,2016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跌至30%。

  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油籽生产在大豆和花生带动下将稳中有增,五年总产量预计2.4亿吨,国产油料榨油合计约4940万吨;同时,食用植物油五年总需求预计1.6亿吨,产需缺口1.1亿吨。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