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养殖业提升规模化程度 破解养殖污染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11时33分  
 


随着我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种养结合的模式被打破,种植养殖经营主体逐渐分离,养殖污染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更好探索解决这一难题,农业部日前宣布,选择湖北松滋市和湖南岳阳县、津市市、赫山区4个生猪养殖县(区),启动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进一步建立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积极探索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政策、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集中发力,为全国养殖污染治理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资源利用能力不足

湖南岳阳县是全国生猪百强县和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4%。近年来,畜禽水产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养殖污染也日益严重。岳阳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柳卫平介绍,该县有些养殖场存在直排现象,少数实施投饵投肥,3.37万亩精养鱼池出现轻度养殖污染,2.1万亩湖泊、水库水质富营养化。

粪污处理难度加大、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是湖区养殖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湖北松滋市每年产生畜禽粪污168万吨左右,但由于人工及运输成本增加,普通农田使用畜禽粪污、沼渣沼液相对减少。此外,很多养殖场重生产轻环保,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普遍不足,一些未经治理的畜禽场形成污水渗漏。

岳阳县、松滋市所在的洞庭湖区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涉及33个县(市)。“养殖总量大、密度高,加之湖区水网交错、地下水位高,一些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养殖废弃物渗入地下水、流入洞庭湖,给湖区生态建设带来压力。”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说。

洞庭湖区面临的问题是南方水网地区养殖污染严重的一个缩影。南方水网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等5个区域,既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养殖主产区和主销区,成为当下全国养殖污染治理的重点。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说,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短板日益突出,污染排放呈上升趋势。比如,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量不断增加,去年生猪出栏超过7亿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与此同时,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使得废弃物由农家肥变成了污染物。

着力粪污和病死无害化处理

养殖污染能否被有效控制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畜禽粪污能否得到有效处理,二是病死畜禽能否获得无害化处理。

面对当前严峻的养殖污染形势,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认为,一方面要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

据介绍,农业部已提出,力争到2020年,75%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养殖过程中,动物死亡不可避免。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我国近年生猪年出栏量达7亿头。按保守的正常病死率为5%。国家明确规定对病死动物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

如何推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浙江龙游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杠杆,当地建立了一套“政府监管、财政扶持、企业运作、保险联动”的生猪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对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的死猪,给予保险赔偿。“每处理一头死猪,处理中心将获得80元的政策补贴。所以,对于处理中心来说,处理死猪越多越有利;而对保险公司则是死猪越少越有利。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中心相互监督,可以保证死猪数量的真实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企业、浙江集美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郑灿告诉记者。

作为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试点县,如今在龙游,养殖户发现病死猪后就会向当地的无害化处理中心报案,一般在3天内,处理中心的收集人员会同保险公司的查勘人员上门“取货验货”并可据此理赔。龙游县畜牧局局长林海虎说,以经济利益引导养殖户主动报告病死猪,使病死猪回收率大大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

绿色的水稻、红色的鱼群、不远处的粉墙黛瓦,构成一幅朴素又动人的田园风景画。这是记者此前在湖北省一处稻田综合种养现场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稻鱼综合养殖发展迅速。“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已在湖北省范围开展示范,监利、公安、洪湖等地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均超过10万亩。评估显示,鱼稻综合种养地区化肥使用量平均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70%以上。

虽然生态养殖业被认为是确保环境安全的一种有效模式,但因投资大、见效慢,还存在一些难题。一是“资源环境有价”的理念尚未形成,生态养殖业产业化水平总体较低,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还不高。二是政策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政策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三是成熟、可推广的典型技术模式仍然缺乏,相关技术推广服务仍不到位,特别是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还有待完善。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永田认为,引导产业升级,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降低经营风险。创新投资方式,对于种养结合、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能够落实收费机制的建设项目,在完善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兜底补贴等配套措施基础上探索推进PPP模式,利用社会主体参与建设与运营。

马有祥表示,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在补短板上下功夫,统筹畜禽生产和环境保护,在生产发展中同时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畜牧部门已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旨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