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众创空间成了当下一件挺时髦的事情。在一个几百人的论坛上,一位专家抛出了“众创空间孵化不出硬科技”的观点。在笑声、掌声停下来的时候,台下又有嘉宾跟进阐述,“众创空间也就是草根的快乐,最终成不了大气候”。
这些判断大体上是基于两个现实情况得出的。第一,草根力量成为了众创空间创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众创空间里的初创企业带有鲜明的互联网烙印。但前提的真实和结论的真实是两码事。若无扎实的调研作为基础,贸然把提前条件带入自己惯性思维的轨道简单推导,结论就可能潜藏着风险。
这里不能回避的第一个问题是,互联网创业真的出不了硬科技吗?在创业者的语言体系中,软和硬分别指代科技含量的低和高。在“互联网+”新型业态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公认的创新中心硅谷也不能脱离在这种趋势之外。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生活服务业,成为众创空间里的创业热点本就不足为奇。当然,因为创业成本较低、技术门槛不高,互联网创业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但“不够硬”和“硬不了”不能划等号。谁敢说我们的众创空间中一定诞生不了谷歌和脸谱?又有多少人会判定谷歌和脸谱是缺少高科技要素的企业?所以,把互联网创业的科技价值一棒子打死,怎么看都有失公允。
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公认的硬科技创业,是不是真的和众创空间绝缘呢?这是得出“众创空间孵化不出硬科技”这一结论之前必须讨论清楚的话题。其实,证实这件事比第一个问题还要容易。在众创空间集聚度较高的北京,相关部门曾经做过一项调研,虽有75%的创业企业和团队集中在生活服务业领域,但也有13%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相关;而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挂牌成立的中科创星众创空间,如今已经实现了院所资源和资本的联动,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硬科技孵化基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把这些简单的事例摆出来,谣言不攻自破。那些逞一时口舌之快搅弄风云的人,难免会引起各界哗众取宠、假扮圣人的猜忌。
再有一点,一提草根就认为出不了硬科技,算不算“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要承认,在这些草根企业里,知识产权拥有量低、创新能力不高成了致命伤。在筛选种子时,众创空间要严把考核关,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创业企业也要自我提升,不能因为房租廉价,就躲在众创空间里混天黑。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谁也不能否认,草根里面也有青年才俊,也会在众创空间的帮助下,在与科研机构、大企业的交流合作中,从小草长成大树。倘若真的否认了这些,那些看似理性的意见自然也就站不住脚。
好好地研究问题,好好地提出建议,帮助众创空间提升专业能力,孵化出更多硬科技,这是专家应该干的事。千万别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上帝视角进行讥笑和嘲讽,千万别在没有根据的时候由着性子胡乱指挥。这样一来,新鲜的空气就可能会污浊,众创空间就可能会迷失方向。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