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述评之六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高敬)如果把眼下的中国经济比作一条彩带,“创新”可以说已经成为其中最亮眼的色彩。
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1.8%,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远超过GDP6.7%的增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历史地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形成的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加上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弱化,中国经济巨轮前进的传统动能明显不足,亟须找到新动能。而这个新引擎只能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路径就是创新。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蓄势待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不约而同地在强化创新部署,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创新已成为大国竞争的角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这场竞赛中不可能缺席,必须要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说的创新,是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但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最困难、最具挑战的也是科技创新。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高铁、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成果丰硕。今年7月15日,两列自主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线上以时速420公里的速度交会,平均一秒飞过117米,成功实现了世界最高速动车组的交会试验;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实现首飞成功,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步伐;在通信领域,我国正在积极投入5G的技术研发,并走在世界前列。
聚集大量创新要素,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发展依然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成为较为突出的“短板”,一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改变,高端人才储备仍需加强,许多产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描绘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然明确。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知道,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的,只有下决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要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在能源、信息、海洋等战略必争领域,在粮食、资源环境、医疗健康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要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随着我国劳动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口红利有望逐步转化为人才红利。同时,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大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政府更加注重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创新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让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迸发。
创新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才能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打造不断前行的澎湃新动力。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