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大力推动下,我省高新区体系建设与创新超越发展取得新突破。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康高新区成功升级国家高新区,使我省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7个,位居全国第六。省级高新区建设跃上新台阶,2015年新建了府谷、蟠龙、三原、富平、蒲城、凤翔6个省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数量达到7个。根据科技部火炬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总计实现收入12691.02亿元,工业总产值10250.05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实现工业增加值3199.29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9360.3亿元)的34.18%;实现生产总值(全口径GDP)4562.49亿元,占全省GDP(18171.86亿元)比重达到25.11%,已成为支撑创新型省份建设、引领我省经济实现创新超越发展的“新引擎”。
一、2015年我省高新区创新超越持续发力
(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面对全省经济下行压力,7个国家级高新区产值和收入实现逆势上扬。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达到10250亿元;总收入增长15.19%,达到12691.02亿元。西安高新区产值和收入分别占到总量的66%和70%,增幅均超过10%,为全省高新区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安康、咸阳高新区和杨凌示范区产值增幅分别达到39.38%、17.68%和12.93%,榆林、安康和咸阳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69.02%、36.89%和29.90%,对全省高新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
(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超过20%,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
7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9360.3亿元)的比重达到34.18%,远高于全省7.3%的增长水平。除西安、渭南高新区平稳增长外,其他5个高新区增幅均超过了40%。
(三)净利润、实缴税费和出口创汇保持平稳
7个国家级高新区净利润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5%。宝鸡、杨凌、咸阳、榆林和安康等5个高新区(示范区)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实缴税费817.7亿元,比上年减少1.69%,榆林、杨凌和宝鸡高新区(示范区)分别实现27.04%、18.20%和10%的增长。出口创汇共113.71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西安高新区出口创汇98亿美元,占全省的86%;宝鸡高新区出口创汇8.12亿美元,增幅18.2%;咸阳和安康高新区出口创汇均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增幅分别高达120.51%和611.11%。
(四)省级高新区蓄势待发
除宝鸡蟠龙和榆林府谷高新区外,其他5个省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03.19亿元,工业总产值364.16亿元,出口0.79亿美元,净利润15.57亿元,实际上缴税额26.24亿元。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领高新区创新超越发展的主力军
2015年全省参与火炬统计快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430家,占全省高企总数的88.9%,比上年增长6.96%。实现营业收入6737.83亿元,增长32.12%;工业总产值6655.88亿元,增长41.70%;出口总额40.49亿美元,增长9.24%;净利润388.44亿元,增长56.80%;实际上缴税额385.56亿元,增长21.7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引领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超越发展。
从7个国家级高新区来看,区内参与火炬统计快报的高企1096家,占区内入统企业(包括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和收入上亿企业,共5011家)总数的21.87%。其中从业人员30.02万人,占总数的45.07%;营业收入5655.53亿元,占总量的44.56%;工业总产值5488.41亿元,占总量的53.54%;工业增加值1520.48亿元,占总量的47.53%;出口总额27.9亿美元,占总量的24.54%;净利润321.71亿元,占总量的46.24%;实缴税额332.53亿元,占总量的40.67%。可以看出,仅占区内入统企业总数1/5的高企,几乎贡献了7个国家级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1/2,对高新区创新超越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
2016年,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强化高新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发挥“7+7”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的支撑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延安等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指导具备条件的科技园区升建省级高新区,构建完善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骨干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支撑和引领。一是积极推进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西安高新区托管省内其它高新区,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国家自创区政策,促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省高新区联动发展。二是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引领,在创新能力、产业转型、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带动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使其成为先进适用技术的倡导者、先进经营模式的引领者、农业走出去的开拓者,促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四是统筹推进西安科技资源向陕南、陕北释放和转化,加快关中与陕南、陕北的区域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结构优化调整。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