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春耕播种正当时,走进旬阳秀丽的山水之间,一场别样春耕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互联网+”,春耕兴起新时尚
阳光中流淌着花香,六十多岁的吴志喜在县城一家种子经营门店挑选了玉米、小白菜、南瓜等十余袋种子,正要求店主像往年一样开票备用,恰逢县农林科技局“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执法人员走进店内。
“老人家,今年买种子不用开票,用手机扫一下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会显示种子生产厂家、出售门店的详细信息,如果不显示不仅不要购买,还请向我们举报。”执法干部潘明国一边向老人演示扫码,一边指着墙上公示的农资质量安全监督电话,继续提醒柜台前正忙着扫码的买者,“包装袋子保管好,出现质量问题了,拿着袋子来找门店、或者找我们执法单位,从二维码信息就可以追溯责任、依法保护大家的权益。”
包装袋上的二维码竟然有妙用,据潘明国介绍,这就是在全市率先开展的种子经营网上备案,“互联网+”实现了种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目前,作为种子经营的源头的城区8个经营门店和部分镇32个门店,共106个品种已经纳入备案,其他各镇正在加快推进。
此外,麦油作物实现了病虫害远程监测,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病虫害可视预报在电视台持续播出,职业农民点菜式培训、微信群跟进指导已成常态;农林科技局网站公开了28位专家的技术专长、联系方式等信息资料,随时为群众答疑解难。拿起鼠标、电话、电视遥控器,随时都能享受语音、视频服务指导,还能预约专家上门指导,“互联网+”的便捷、新颖在这个春天成为群众新宠、田间时尚。
生态春耕,供给侧改革从春起航
段家河镇的樱桃产业盛名远播,在李家庄村的千亩大樱桃基地,全国大樱桃协会秘书长史晓涛反复叮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富硒的水土条件,这都是我们樱桃产品走俏市场最大的竞争优势,一定要保护好,切记只用农家肥。”
吕河镇冬青村村民对去年狮头柑单价飙升至15元的行情、和游人如织的盛况记忆犹新,对正在申报的旬阳狮头柑地理标志认证充满期待,春天的第一场全村大聚会就相约在果园,邀请农林科技干部现场培训春管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自然环境与冬青村相似的甘溪镇张河村、吕河镇险滩村的千亩狮头柑园建设也相继启动。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紧扣需求侧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旬阳今年在持续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将新发展魔芋1万亩,油用牡丹、拐枣各2万亩,核桃、狮头柑等特色经济林3.8万亩。
手握订单,农企携手加油干
气温回升,神河镇国桦食用菌公司的香菇基地也进入旺产期,订单生产不仅稳固地占领了本县城区大半市场,还销往安康、武汉等地,新的外贸订单正在洽谈,负责人周智国说,“根据订单来理性确定生产规模,企业走的稳,跟着我干的群众有钱赚。”订单生产模式下,每天6000多斤的出菇量几乎没有积压,在基地务工的128位村民人均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
段家河镇薛家湾村的千亩樱花儿还在刷屏,村主任曹永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花期之后的多种经营,和武汉、十堰等地樱桃收购商的衔接一直在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施工,按照镇村近期生产计划:花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期以订单销售让樱桃就地变现金,还能组织村民为客商采摘樱桃,一斤净赚一元劳务费,新建的农家乐、采摘体验园将带动全镇交通运输、劳务、餐饮、观光等产业同步发展。
春天一纸合同书,秋天一张存款单。在企业、园区等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群众积极参与订单生产,全县仅2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群众就达到1.5万户以上,抱团发展成为这个春耕季最温情的一幕。
花红柳绿春暖,一样的春天不一样的春耕,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更是产业增收脱贫的希望。截至目前,全县已播玉米0.8万亩、马铃薯5.6万亩、蔬菜1.5万亩,特色经济林1.1万亩。
信息采集:曹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