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安康市“三区”科技人才先进典型-鲁周民

  作者: 产业发展与高新技术科供稿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3日17时46分  
 
安康市“三区”科技人才先进典型材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鲁周民
 
    三方协作助力产业发展

    安康市汉滨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属于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近年来,汉滨区为解决农民脱贫问题,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快林果业的科学健康发展,于2012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滨区人民政府、安康市林业局三方签订协议,共同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给安康林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鲁周民研究员作为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带领着技术服务团队投入到汉滨区乃至安康市的林果产业建设中,特别是2014年,随着国家“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基层项目的实施,鲁周民研究员更是长期扎根基层,主要针对汉滨区的枇杷和核桃、狮头柑等产业进行技术服务。
   
    理清思路创新发展理念

    试验站成立后,鲁周民研究员带领专家组及科技人员,走村入户,经过认真分析,决定把枇杷产业的技术服务作为突破口,对瀛湖清泉枇杷的品种、面积、经营管理水平、销售、存在的问题等做了详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为了使清泉枇杷叫得响、卖好价、收效高,鲁周民带领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要管理好枇杷园应该从栽植管理的基本技能抓起,全面提高枇杷经营者的技术能力,但为了让群众接受新技术,又把能够当年见效的枇杷疏花疏果套袋技术作为先锋,使应用该项技术的人当年见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针对该村客观生产实际,确定了以大五星、西农枇杷2号、解放钟、长崎早生为主的品种构架,不合理的逐步进行高接换种改造;每年在枇杷生长的关键季节举办枇杷建园、土肥水管理、枇杷整形修剪、枇杷主要病虫害防治、枇杷疏花疏果与套袋等现场技术培训3-5场,并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给果农免费提供枇杷专用套袋10万多只。经过近年来的示范推广,该技术使清泉村枇杷日灼、果绣、虫害果率大幅下降,商品果率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75%,枇杷售价由过去每公斤6-1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16-20元,特别是2017年枇杷成熟季节,价格最高到每公斤30元,增收效益显著,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种植户的认同。

    随着种植管理的规范化,瀛湖枇杷也开始在外小有名气,有效带动了旅游业的兴盛,每到枇杷成熟季节,凡来游玩的人都免不了要给亲朋好友带点东西回去。如何让枇杷销售和旅游观光结合?清泉人更新了经营理念,将采摘品尝枇杷果融入游玩之中,明确规定:每人交30元钱即可入园采摘,吃好后需带走的,称重计量,每斤10元,这样既满足了游客的采摘兴趣,又销售了果子,还节省了采果劳动力。到后来,为了抱团发展,扩大规模,还成立了枇杷专业合作社,集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使枇杷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随着我省“三区”科技人员服务活动的开展,鲁周民研究员积极报名成为一名“三区”科技服务人员,并把汉滨区瀛湖镇大明核桃专业合作社作为自己的科技服务联系点。通过实地调研,为推进核桃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并改变合作社前期投入太大、后续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核桃产业中进行品种和土壤改良、发展中园内种植魔芋从而形成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并积极为合作社联系产业发展科技项目,从多方面弥补和改变资金紧张的局面。每年在核桃和魔芋生长的关键季节都亲自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集中力量推广实用技术

    在进行“三区”科技服务的工作中,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鲁周民利用试验站首席专家的便利,一方面以试验示范站为依托,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服务。就是我把试验站的几个科技人员联合起来,到每个人服务的企业或地方进行服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在科技服务中,把系统的科技理论变成群众能听懂、看明白的方式。如把一些技术及管理环节编成顺口溜,是群众容易记住、也容易明白,把一些病虫害及其危害症状制作成图片给群众讲解,群众一看就明白。在技术推广中找准技术突破口进行示范推广,如以枇杷疏花疏果套袋技术为突破,让群众当年就能见效,极大地提升农民学技术的积极性。

    枇杷清甜成就产业富民

    如今的清泉人已实实在在尝到了枇杷的甜头。每到枇杷成熟季节,道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处弥漫着枇杷的果香,伴随着喧闹,枇杷种植户收获着丰收的喜悦。记者在当地见到果农艾佳红时,他正在地里干活,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不相信技术的力量是不行了,以前种枇杷产量就是低,可如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们的指导下,他家去年种的4亩枇杷采用新技术全部疏花疏果套袋,2015年枇杷产量4500斤,收入45000多元。记者见到另一位果农彭明峰时,他同样显得十分激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的技术太好了,我家栽种枇杷2.5亩,全部疏花疏果套袋,没想到去年枇杷果产量达3000斤,收入了30000多元,真是没想到啊!”

    2016年元月,安康出现了零下12℃的极端低温冻害,2月17日,年还没过完的鲁周民就赶赴安康汉滨区,到清泉村查看枇杷受冻情况,当时多数果农正开始或准备开始按照他以前传授的枇杷疏花疏果技术进行管理,由于果农从枇杷幼果的表面难以区分果实是否受冻,因此在操作时都把已经受冻的较大果实留在树上,而把没有受冻的花蕾疏除,看到这种情况,他及时阻止了果农的疏花操作,并召集村上干部及各组组长与部分果农,给大家讲解了如何分辨枇杷幼果是否受冻的方法,以及在出现冻害后要对枇杷二花进行合理选留的技术措施,并要求村干部通知到每个枇杷种植户。由于该项措施的及时落实,有效降低了经济损失,为果农挽回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记者采访了解到,枇杷产业的发展,让当地种枇杷地果农既照顾了家庭、管理了枇杷园,还可打点零工,一举三得,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艾佳红告诉记者,为扩大规模,他已另流转了300亩土地建立新枇杷园,现整地栽植已经完成。

    技术“浇灌”产业曙光无限

    近年来鲁周民研究员带领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站的专家们在进行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选育出了适宜安康秦巴山区栽培的“西农枇杷2号”、“长崎早生”枇杷良种,取得了“秦巴山区枇杷丰产栽培技术”、“枇杷低温冷藏保鲜技术”等科研成果。为了技术便于操作,他们把各项技术编写成农民容易记住的顺口溜,并制作成便于操作掌握的展板。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安康枇杷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疏花疏果、套袋技术的应用,简单易行见效快,极大地提高了瀛湖枇杷的品质,增加了卖点,树立了品牌。谈到未来工作,专家鲁周民坚定地说,试验站全体工作人员对研究工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计划在3年内,打造高标准枇杷丰产园2000亩,通过科学管理,达到第3年挂果,盛果期亩产鲜果1500斤、收入15000元,累计总收入3000万元,人均枇杷收入超万元的目标。同时,还要加强规范枇杷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发挥集体优势,做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管理,并借助互联网,实现网上销售,让全国各地人吃上陕西的枇杷,切实为民着想,真心为民服务。使党的富民政策与科学技术的“清泉”将瀛湖枇杷浇灌的更加香甜。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的首席专家和一名“三区”科技服务人员,鲁周民每年到安康进行科技服务的天数都在130天以上。只要一到安康,他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个乡镇和企业合作社的林果园中进行技术指导。

    心系群众,继续前行

    在一次“三区”人员工作会议中,鲁周民研究员说“我觉着我们在进行科技服务工作中,首先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热情,要心系贫困群众。其次,要脚踏实地,与群众做朋友。再者,就是必须要经常到生产第一线去,只有经常下去,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为了“三区”贫困群众的脱贫事业,他还将继续前行。


信息采集:张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