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重大科技科技成果助推全市畜牧产业突破发展

  作者: 李金盆 毛海霞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5日19时06分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人员围绕畜牧产业发展开展了30多项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共取得科技成果6项,分别是:安康市标准化规模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家畜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应用、PIC猪的引进与产业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无公害生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中高山区规范化养猪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猪-沼-菜”循环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通过这6项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使我市畜牧产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一是良种猪的引进和繁育推广体系的建立,提升了我市养猪业的技术水平。全市共建立良种繁育场421个,其中市级良种繁育场2个,县级二元母猪生产场31个,乡镇三元杂交仔猪生产场388个。引进国内外优良瘦肉型猪品种(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3万多头,二元母猪存栏达到10多万头,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169个,输精点653个。通过推广复配技术,每头母猪窝均增加产仔2头。畜牧科技人员通过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杜、长、大和杜、大、长的最佳杂交组合模式。通过最佳杂交组合模式和复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市养猪业的技术水平。

    二是标准化猪舍建设和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出养猪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科技人员采用正大圈舍原理,结合我市养猪生产实际,设计出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的人工可调控标准化猪舍在全市进行推广,“十一五”期间共建设标准化猪舍13万多间、160多万平方米。科技人员还根据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圈—沼—园生产配套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新建沼气池8.96万口、71.69万立方米。

    三是配合饲料的引进、开发、应用,推动了全市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在引进国内名牌产品(希望、正大)饲料进行推广应用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布局建设配合饲料生产企业,鼓励规模养猪场、养猪大户开展饲料自配(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价饲料配方并进行技术指导)。“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引进推广希望、正大饲料10多万吨,新建饲料加工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55万吨,共生产配合饲料40多万吨,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配方并指导规模养猪户自配自用配合饲料100多万吨。研制开发饲料新产品3个。通过开发饲草、饲料资源,推广饲草青贮300多万吨,种植牧草、饲料作物面积达到12万亩,有力推动了全市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养猪业的疫病风险。生猪产业化建设,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规模养猪场采用程序免疫,对千家万户的散养户采用计划免疫与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养猪业的疫病风险。“十一五”期间,累计接种猪瘟1500多万头,密度达到96%以上;接种防口蹄疫1600多万头,密度达到100%;拌种防猪蓝耳500多万头,全市生猪生产重大疫情得到控制,减少死亡猪30多万头。同时科技人员还开展利用中草药验方治疗猪病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愈病猪100万头以上。

    五是家畜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对生猪生产及屠宰加工过程质量安全的监控,使人们吃上了放心肉。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助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跨越发展,截止去年底,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507万头,生猪出栏达到271万头,生猪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