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0日10时16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创新基层科普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实效性和获得感,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增加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促进科普公平普惠,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现就进一步规范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采用“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地科普组织和社会各方开展基层科普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在示范引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提高科学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比2005年的1.60%提升近3倍。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国家已将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民科学素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迫切需要解决不同地区间、不同人群间科普公共服务机会不均等、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薄弱等问题。

  2017年,随着基层科普公共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由专项行动转变为一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常规性工作。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适应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式的改革,坚持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科普服务理念,以增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薄弱地区和基层的科普服务供给为重点,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继承丰富内涵,创新工作抓手,强化政策指导,合理安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投入,为基层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注入新动能。

  二、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薄弱地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公民科学素质薄弱地区为重点,加大优质科普公共资源的倾斜。大力加强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创新升级,加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资源和线上科普信息作用,建设完善科技场馆、科普示范基地、科普中国e站等基层科普新阵地,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深入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文化进万家”等科普活动。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公民科学素质薄弱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

  三、大力加强“科普中国”信息服务应用。遵循“两级建设、四级应用”原则,充分利用科普中国云,精细分类信息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等多渠道传播途径,建立以科普员为主体的科普大社群传播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按照需求定向实时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基层群众。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加大对公民科学素质薄弱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力度。

  四、创新基层科普投入和工作保障机制。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大事。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把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各地实际,创新基层科普的支持方式,加大资金统筹,合理保障基层科普公共服务投入。有需要的地方可设立科普工作专项,支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支持开展科普公共服务,增加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普服务工作,推动基层科普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提高科普公共服务效能。鼓励发展“互联网+基层科普服务”,探索创新众筹、众包、众扶等基层科普服务新模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基层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基层科普公共服务产品。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完善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联合协作机制,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基层科普服务的生动局面。

  五、组织开展基层科普服务工作考核。各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监督,加大基层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基层科普服务供给与群众科普需求有效对接,建立群众科普需求反馈机制。中国科协将制定工作考核细则,对各地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探索建立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实时反馈机制,并对各地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