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以才治,事以人兴。安康正处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当先锋、做表率。要加快确立全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引进聚集人才、积极培养使用人才、优化环境服务人才,把安康建设成各类人才聚集的洼地和展示才能的高地。”中共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对人才工作有着非常明确的战略定位,在全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座谈会、青年人才座谈会等不同场合相继作出重要指示。
安康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启方在该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实施‘百名硕博进安康、千名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育万名能工巧匠’工程……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现,让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推动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迈进。”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引起热议和强烈反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
“人才工作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育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刚性政策和柔性政策结合,创新激励扶持政策措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永能对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出明确思路和指导意见。
十月怀胎倍艰辛,一朝分娩喜又惊。自年初以来,该市便着手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了《安康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日前正式印发实施。
该《实施方案》提出,自2015年起,全市每年将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中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人才100名,到2017年底,全市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稳定在1000名、培育各行各业能工巧匠10000名,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百千万”人才工程目标,把安康建成全省创业型城市和创业创新人才洼地。
“《实施方案》政策创新力度大、含金量高,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是近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政策依据,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中共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伦宝如是说。
筑巢引凤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是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筑巢引凤”,研究制定落实好人才政策,形成一个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向往和集聚的“强磁场”,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该《实施方案》明确,“百名硕博进安康”遵循急需实用、能力优先、注重实绩原则,优先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对口的人才,重点对象为“两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人才引进坚持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并举。柔性引进以引进智力项目为主,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非公有制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采取“候鸟式”、咨询服务、技术合作、项目开发、课题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刚性引进以引进高端人才、盘活现有人才为主,市本级事业单位可单独组织招聘,同时鼓励各类企业自主引进、用活用好高层次人才。
“新引进的人才能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那政策出台前已引进的部分高层次人才怎么办?”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人提出疑问。为体现人才工作公平、公正原则,正确处理培育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在修改完善过程中,《实施方案》悉心汲取这一宝贵意见,提出:对于现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将按照所学专业和个人意愿,充实、调整岗位,打破行业、单位壁垒,实现人尽其才,其中已经或经调整在所学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享受该《实施方案》规定的引进人才各项待遇。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引进聚集人才必须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营造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筑巢引凤、聚集人才,《实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刚性引进到市直事业单位工作的研究生,可优先纳入编制管理;确认为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岗位工资待遇按照对应专业技术职称最高档执行;晋升专业技术资格可不受单位岗位和名额限制,优先评定和聘用;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保障性住房、专项津贴、引智费用及资金补助等。
对于柔性引进到市直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参加该市专家选拔等相关评比、表彰、奖励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社会保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与该市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对引进的高级专家、博士,每年还将安排全面体检一次,每年组织到外地疗养10-15天;还可享受人才奖金和科研启动经费、科技专项经费、技改经费、专家工作站经费等资助,免费提供办公和生活用房。对于引进的国内知名专家、正高职称专家、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户口可随调随迁;其配偶自愿随调该市工作、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等,也将给予协调解决落实。该市还将设立引进人才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引进人才专项津贴、高层次人才奖励和补助,着力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精准发力打造创业创新“新引擎”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推动经济优化转型升级,释放创业创新辐射带动和倍增效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教育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创业创新热情,但由于意识、经验、资金、能力等相对欠缺,创业创新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为此,安康市在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支持大众创业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思维,坚持精准发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千名大学生创业”,以带动全民创业、推动万众创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最大障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刘成均一语道破大多数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之心声。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困扰,该市出台新政策规定:毕业两年内自主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且稳定经营半年以上的,可享受5000至10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大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经营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名注册认证的,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同时,还将积极指导金融机构开发大学生创业贷款金融产品,简化程序、放宽条件,研究制定取消、降低创业贷款的担保措施。
“由于大学生以校园学习为主,创业创新意识难免产生偏差,经验相对缺乏,特别是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安康荣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温荣朝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深有感概,他指出“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对于青年创业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该《实施方案》提出:要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积极提供培训指导,深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活动,为毕业回安报到且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创业意识、创业政策、创业能力等创业教育培训;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升培训,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并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空间,采取举办“创业讲堂”,搭建“创业空间”、“创业咖啡”、“创业沙龙”等载体,为创业者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中,不仅要给“鱼“,关键还要教授他们“捕鱼”的方法”。围绕“扶持千名大学生创业”,《实施方案》提出:要组织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管理、资金、项目、营销、人才等“一对一”的实战式创业辅导服务。同时,还将组织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团队,提供证照办理、法律咨询、人事代理等服务。市、县区各部门至少要包抓2名以上大学毕业生创业,从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企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体,也是引才、育才、用才、聚才的主体,还要鼓励企业与大学生创业者“一对一”帮扶关怀。
集思广益,方能形成卓识。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组织开展创业项目征集推广活动,建立创业项目库,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并适时更新充实。加快建设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要求各县区按照“低门槛、零房租”的要求,至少建设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搭建孵化平台,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成果转化。经评估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园的,将从就业创业基金中给予20万元一次性建园奖励;评定为省级创业园区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建园奖励。对未能入驻大学生孵化基地(园)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给予一定的场地租金补贴或水电费补贴。
挖掘培育壮大技能人才“生力军”
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人才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源的质量,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更倚重一支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培育万名能工巧匠”工程,既是填补技能型人才短板之所需,又是壮大经济转型升级生力军之必须。
安康市现仅有各类高技能人才5000人左右,素质、规模、结构均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之社会上传统的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尚存,技能人才还存在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地位不高等问题。要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深度挖掘,一手抓培训提升,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劳动者队伍。
“高手在民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有许多技艺精湛、经验丰富、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种植养殖能手或传统工艺制作人等,他们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好多都成为致富的先行者、发展的引领者、文明的传播者、基层社会的管理者。为用好用活这一宝贵资源,该《实施方案》要求,要全面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全市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并分类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
颦鼓响,思良将。人才工作必须顺应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之大势和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布局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该《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富硒产业、秦巴医药、生态旅游、夜间经济等主导产业和有安康地域特色的风味小吃、陕南菜、建筑施工、民间小工艺等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培育挖掘万名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培育万名能工巧匠,要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重点抓好“三授”:
一为“授技”。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能工巧匠成长的主要方法。《实施方案》明确,要充分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扎实推进技能培训进企业、进园区、进移民安置小区活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升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劳动者技能。同时,注重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技能型人才中的作用,要求各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十大小吃百名榜”、安康名厨、编织巧手、雕刻大师等评选活动,破格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每年评选表彰能工巧匠100名,激励引导广大城乡劳动者学技术、钻业务、练绝活、当能手,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和行业职业技能整体水平。
二为“授衔”。该《实施方案》明确,能工巧匠必须是符合国家规范、技能突出、业界公认的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涉及工种的能工巧匠,必须达到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以上标准。对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工种,将采取基层推荐、行业评选的方式认定为能工巧匠。人社部门将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及时主动为他们做好职称申报、评审、技能鉴定等服务工作,授予其相应的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努力让符合标准条件的人员得到肯定和社会认同。
三为“授惠”。完善激励扶持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确定,将能工巧匠培训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补贴范畴,加大对能工巧匠培训的补贴力度。鼓励各县区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进行生活费补助,对能工巧匠带徒弟给予适当补助,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信息采集:曹佩佩
责任编辑:孔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