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科技让扶贫更有力量

  作者: 孟辉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0日08时38分  
 

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以科技扶贫统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主动担起脱贫攻坚中的科技重任,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建立一批示范点、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园区、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的“六个一”工作思路,凝聚科技力量、奏响科技强音,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科技服务新体系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将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作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精准帮扶行动。2017年,科技部“秦巴山片区科技扶贫现场会暨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2018年,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公示牌在我市紫阳县城关镇双坪村挂牌。截至目前,已完成科技特派员挂牌服务800余名,覆盖全市800多个贫困村,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发展项目、人有致富技能”。王衍成是我市首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他经过20多年的坚守和付出,选育出我省首个获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陕茶1号”,通过“陕茶1号”的示范推广,已经直接带动贫困户197户,户均增收4000多元,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同时坚持把国家“三区人才”科技计划作为解决全市人才资源匮乏、研发水平低、技术领域窄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三年来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500余人,争取国家“三区人才”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选派专家涉及果树栽培、土壤肥料、特色水产、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植物保护等20多个领域,为推动全市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打造创新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新载体

十三五以来,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市科技局布局建设了一批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试验示范站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了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市已累计建成6个国家星创天地, 3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一大批市级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平台的提升建设及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加速推动了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集聚,成为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引擎。陕西省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西农大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牵头组建,联盟成立以来为成员单位提供解决方案6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30场次2000余人次,直接带动贫困户120余户,实现500多人增收脱贫。


提升基地建设,激发县域科技扶贫新活力

为充分发挥县域科技创新在脱贫一线中的支撑作用,市科技局结合县区工作实际,组织实施了县区科技工作“四个一”工程,大力开展科技扶贫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形成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科技扶贫工作格局。全市已布局建设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10个科技扶贫示范点,实施中省市科技项目20多项,争取支持经费500万元,培育科技示范户500余户,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攻克技术难题,助推产业发展新升级

2016年,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市科技局牵头启动实施了产业创新工程,围绕富硒食品、畜牧、茶叶、绞股蓝、生态渔业等10大产业,组织实施了“魔芋低聚糖瘦身饮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秦巴山区富硒蛹虫草生产及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富硒速溶茶产品研制与产业化”等19重点研发攻关计划,落实课题补助资金330万元,集中攻克了一大批制约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区,市科技局积极把握省科技厅启动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绿色通道专项的机遇,积极组织汉滨、紫阳、岚皋和白河四个深度贫困县围绕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共性及关键技术开展项目申报和研发攻关。2018年16个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资金395万元,2019年第一批绿色通道项目立项10个,支持经费235万元,第二批拟支持项目13个。通过一大批科研项目的实施,我市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不断突破、技术链逐步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持续攀升,“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加快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科技扶贫机制正在形成,为全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信息采集:张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