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农社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3日17时19分 |
“春耕误一时,收入误一年!疫情紧急,春耕生产也耽误不得,我必须到茶园去指导。”先后约了刘涛三四次,都没有成功,他一直在下乡,最终见到他,是晚上八点多他下乡直接回办公室加班,进行科研数据汇总分析和比对处理,他说,“农民心里急,我比他们更着急啊!只有脚踩在泥土上,我心里才安稳!”
今年58岁的刘涛是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陕西十佳茶人”、平利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目前包联了三个镇,每天他都要到现场规划茶园建设,进行茶苗栽植和茶园管护技术指导。“都快成老头儿了,还以为自己是皮实的小伙子呢,舍不得消停一天。”刘涛的爱人常常这样“责备”他。
刘涛出生于汉滨区石堤镇的八口之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吃饭穿衣都是问题。考上安康农校茶叶专业后,有了相关补助,刘涛才不为自己的生活难题犯愁,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业中,立志用自己所学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让更多家庭摆脱贫困。1984年安康农校毕业后,刘涛来到平利工作,从八仙区林特站,到平利县茶叶工作指导站、平利县茶业局,再到平利县农业农村局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一干就是36年。
“从事农业科技的,尽管身在山区、脚踩泥土,但目光一定要长远,时刻盯在最前沿。”工作后的刘涛仍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他订阅了《中国茶叶》《茶叶科学》《茶业通报》等期刊杂志,并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培训、西北农业科技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培训班学习深造。上世纪90年代,他率先进行茶树无性系繁育试验。
8月份,烈日总是那么给力。而他也总是“泡”在田间进行繁育扦插,身上晒脱皮,晚上冲洗疼得直咬牙。2011年,国家茶叶体系建设把“中茶108”等国家级新品种试验及中国茶叶研究所基地建设延伸到平利县,他主动承担了试验研究任务,牺牲休息时间,自费做起了试验研究,使引进的新品种实现了“一年种、二年管、三年产、四年亩产过五千”的目标。他主持的“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引进示范推广”课题研究,2015年被省政府评为农机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陕西省茶叶全程机械化”研究项目,2016年被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平利名优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课题研究,2016年获市政府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刘专家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技术过硬,人又热心肠,为了我们的产业真是下了不少功夫!”说起刘涛,西河镇梅子园村善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业主刘善斌,有说不完的感激话语。500亩高效精品茶园、千余平方米加工厂,从选址规划,到技术培训,再到现场指导,事无巨细,刘涛都全程参与其中。到了茶叶丰产季,他又深入车间进行加工技术指导,熬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是常有的事儿。2017年平利县长安镇王友平的300亩茶园遭受茶尺蠖病虫害,茶树的嫩芽嫩茎全被啃食,茶园濒临绝产。刘涛知道情况后,不分日夜蹲在田头,手把手悉心指导生物防治,2018年,茶园“起死回生”,恢复正常生产。
“搞农业技术,自己是花了时间、费了气力,但没有必要把成果藏着掖着。”刘涛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茶企经营者和农户,每年由他举办的茶叶技术培训会就有30场以上,培训群众1000人次以上。商南、镇巴、西乡、镇安和市内兄弟县区技术人员经常向他学习请教,他还被多所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聘为兼职教师。2018年,他汇集多年研究成果,撰写出版24万字的《安康富硒茶叶生产配套技术》一书,系统阐述了茶树生长规律及适应环境、安康富硒茶开发与展望、规范化栽培与管理技术、鲜叶质量管理技术、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成为茶叶技术人员的“字典”和职业农民培训的好教材。
说起近期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和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刘涛只是浅浅一笑,“工作36年,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和茶打交道!目前我还承担着无性系良种茶叶快速成园技术、高利用富硒茶新产品开发、茶园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几个科研课题任务,趁着退休前的有限时间,还得努力加油呢。”
信息采集:张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