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安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政策解读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2日10时05分  
 

《安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安科发〔2021〕83号)2021年12月9日印发。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年限为2021年—2025年。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市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秦巴区域创新高地,实现动能转换升级和绿色发展崛起的关键五年。为更好适应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框架结构

《安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共八章,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第一章):是规划编制的顶层设计部分。主要阐述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基础、面临形势,明确“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指标等内容。第二板块(第二-第七章):是规划编制的主体部分。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工作内容、核心指标、主要举措。第三板块(第八章):是规划保障举措部分。同时,包括3个表格、11个专栏、1个附件。

三、“十四”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任务

“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双链融合、建设五大载体、实施八大工程”的“1258”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把我市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

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秦巴区域创新高地。

坚持双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建设五大载体:①秦创原(安康)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平台;②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③秦巴中药材试验示范站;④安康(汉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⑤大学科技园。

实施八大工程:①创新主体培育工程;②重点产业创新工程;③创新平台提升工程;④科技成果转化工程;⑤乡村振兴支撑工程;⑥科技人才引育工程;⑦科技金融融合工程;⑧科技队伍强基工程。

发展目标

  到2025年,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成功。

  一是创新主体培育实现跃升。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加大,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创新主体。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金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创新平台载体更加完善。2025年,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等平台新增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100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建设众创空间20个。以安康国家高新区为主体创建秦巴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汉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旬阳省级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4个。

  三是科技创新实力明显提升。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强度达到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6%。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300项以上,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100项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四是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与资本融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力争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强市。

安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实际

2025年

预期

属性

1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

0.52

0.8

预期性

2

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0.35

0.5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0.28

0.6

预期性

4

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人年)

5.29

7.0

预期性

5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50

0.8

预期性

6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亿元)

2.15

5.0

预期性

7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64

120

预期性

8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个)

73

120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1.推动双链深度融合,筑强创新平台载体

围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大新支柱产业和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五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考核,不断提升平台科技创新能力。

2.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升发展动能

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育机制,落实奖励扶持政策,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搭建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龙头引领、需求导向和项目支撑等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降低创新创业资金门槛,放宽投资方式限制,开展各类创业服务,发挥好孵化载体作用,拓展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3.加快重点产业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撑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科学构建富硒产业体系,加大富硒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康养旅游产业应用技术研究,支持中医药综合改革和中医药创新,推进产业运营模式和机制创新;推动钒、锌有色金属材料,液流储能、钒锂电池新型储能材料,重晶石、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型材料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毛玩文创四大新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启航,加强镇村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实施“四个一”工程,强化科技人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造县域创新高地,促进科技资源向县城流动,不断优化县域科技创新环境。

5.重视发展民生科技,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科技护卫“健康安康”,支持疾病防控、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构筑生态防护屏障,支持秦巴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治理、土壤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提供公共安全保障,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生物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6.完善融通创新生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科技工作会诊会商机制,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强化人才配套服务,构建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扩大科技产业基金数量和规模,拓宽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四、保障措施

1.健全规划实施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考评,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规划落实机制保障。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把科技创新有关指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科技计划制定、实施的协调和指导。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各类基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策原文:安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