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心安育种 喜获丰收 ——记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省特殊人才洪安喜

  作者: 来源:陕西科技传媒网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5日10时49分  
 

工作40多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农艺师、陕西省特殊人才。

他心安育种,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的装中国粮默默地研究着,从事杂交水稻研究20余载,审定品种12个,荣获各级奖项10余个。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不喜欢张扬,只喜欢实实在在的做事。众多科研成果证明了他不平凡的贡献。没有高学历,却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斐然业绩,他家庭清贫,却为安康农民增收做出了数亿元的贡献。

他,就是洪安喜,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研究课题主持人,一个穿着朴素,经常手袖和裤管高挽,草鞋和腿脚被泥土包裹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一个体格健壮、皮肤黝黑、性情随和、说话铿锵有力的巴山汉子。

多课题研究服务“三农”

洪安喜,安康汉滨区人,1981年参加工作从事油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他不怕苦累,勤奋好学,参加工作前3年,在课题主持人老师的培养下,他从田间试验、管理、记载、室内考种、资料初步整理等各个环节,不断学习实践。为了对油菜有更深刻的理解,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田间地头向老师请教。自身的好学,名师的指引,使初涉科学研究的他得到了快速成长,他开始独自思考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元素、什么样的栽培方式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他进行油菜的施硼与不施硼、播期、密度、大小苗单项试验,并确立了单项试验最佳结果。油菜施硼的研究,确立了500:1的最佳氮硼比,此项研究成果就使油菜单产得到大幅提高。新品种引进研究,确立了安康的4个主栽品种:“103”,中油821、秦油2号、双低81008;高产综合技术研究,确立了8片叶的大苗、8000株的密度,亩施硼1公斤,移栽播期不迟于9月8日这四个主要增产措施,使油菜产量再次大幅提升,为当时安康的油菜生产做出了贡献。不经意间,凭借自身的进取精神、专家的指引以及领导的重视,他开始在农业科研领域崭露头角,成就感和荣誉感也坚定了他献身农业科研的理想。

1985年,他参加烟草试验工作,主要从事晾晒烟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并在旬阳县进行了“烟草营养块两段假植育苗试验”,取得技术性突破。1986年至1999年,他先后参加油菜、烟草、小麦、巴西陆稻、吨粮田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平利、旬阳、汉阴等农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农业科研的路虽然很艰辛,但他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为农业、农村、农民做的事,是实现他人生理想的舞台。

结缘超级稻成就梦想

2000年,洪安喜撰写了一篇“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引起了市科技局的重视,当年给予了立项,并组织专家座谈研究超级稻计划,同年省科技厅亦给予立项。自那以后,洪安喜便全身心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事业,先后承担省科技厅、农业厅下达的《名优水稻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杂交水稻恢复系、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发》《水稻轻简化直播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及安康市科技局下达多项科技发展研究计划,并参加安康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优质粮油科技示范项目”。

“心若在,杂交水稻之梦就在”。为了这个梦想,他制订了一个计划,引进优质杂交稻,解决生产所需。收集种质资源杂交,筛选恢复系、不育系,实现三系配套。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实现安康自育水稻新品种零的突破。

 十年间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新品种100余个,筛选出“扬稻6号、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宜香2084、天优10号、宜香2079”参加陕西水稻区域试验,分别得到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安康乃至陕南水稻生产丰富了品种,为安康市乃至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粮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南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获201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推广三等奖。“优质杂交稻米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项目2007年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

安康没有一个自育的水稻品种,作为水稻研究工作者,洪安喜很遗憾。“我要研究出适合安康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洪安喜定下自己的目标。

从2003年开始,他就默默的在尝试杂交水稻育种工作,每年都在坚持不懈的收集常规稻和引进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恢复系。2005年开展了不育系的选育工作。

目前,已积累一批育种后备改良材料,自主培育恢复系16个,不育系3个,引进的不育系50个,新组合的广泛测配筛选试验每年都在进行。2015年以来育成“泸香145、中优145、广8优5号、川香145、盛优145、五优3号”6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陕西审定,完成品种权交易转化,并在秦巴山区得到大面积推广。2021年申报“优质水稻恢复系亲本创制与系列品种选育应用”经材料审查、网评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结果公示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轻简直播技术获示范

目前,水稻种植存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老龄化问题, 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的手工插秧方式, 已难以满足水稻种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他率先提出在秦巴山区单季稻区创新种植方式,改水稻传统手工育秧、插秧种稻为直播种植,使水稻生产省力节本(育秧、拔秧、运秧和插秧等工序)、高产高效,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种粮大户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秦巴山区单季稻区生态自然条件,创制生育期适宜各种茬口品种是关键,控制杂草危害是难点,机械播种是首选,配套集成技术是直播种植成功高产的根本保证。研究的水稻轻简直播技术示范成功,亩产达598公斤,开启了陕南水稻轻简化栽培的新阶段,是水稻生产的又一次重大耕作技术变革。2019年申报“水稻轻简化直播种植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获得安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康市安康市十大杰出科技人才。2014、2019年分别获聘为笫十届、笫十一届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为副主任及主任。陕西省水稻产业体系水稻育种岗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