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凝聚创新力量 点燃发展引擎——汉滨区科技局2024年工作综述

  作者: 张恒 王瑶 来源:汉滨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17时51分  
 

岁序更新,华章再启。站在2025年的起点回首过往,过去一年,汉滨区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根本任务,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统筹实施“五项重点行动”,一个个亮眼数据,真实地记录着汉滨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踏出的每一个坚实步伐,彰显着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与魄力。




这一年,创新动能持续激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行动,构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助力企业“拔节生长”。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同比分别增长28.41%、66.67%,认定瞪羚企业3家,实现逐年递增,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亿元,成功组建安康市交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康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科创平台。




这一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实施关键技术“攻坚突破”行动,引导科技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基础技术、关键环节、先进工艺技术等方面,凝练一批创新课题,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企业“张榜”和高校“揭榜”,在环保节能、生物医药、富硒食品领域实施“揭榜挂帅”重点科技项目,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汉滨)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在中药产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等方面作用,建成了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收集道地中药材27种54个,选育优良品种2个,在五里镇、谭坝镇等地推广标准化规范化道地中药材示范种植千余亩。




这一年,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实施科技人才“引育集聚”行动,借助国家科技特派团科研力量,建立健全“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国家科技特派团陈亮专家联合汉水韵公司开展茶树品种培育,在全国300多个茶树品种中“陕茶1号”被选为“全国三大主导茶树”品种之一,同时,蔬菜、蚕桑、中药材等专家都在各自产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汉滨产业发展、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全年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27名、“三区”科技人才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8名,新增高层次人才20名、科技经纪人40名、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名、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支。




这一年,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实施成果转化“效能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积极搭建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对接平台,先后组织科技型企业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深圳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接交流活动。举办秦创原安康富硒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汉滨专场)活动,促成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项、成果落地转化2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家。全年征集技术需求26项、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陕西安康悠源食品有限公司魔芋加工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茶树品种‘陕茶1号’选育及产业化推广应用”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这一年,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实施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围绕汉滨重点产业链及科技型企业需求,将分散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统筹,促进科技资源的汇聚、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服务企业百余次,指导企业申报中省市科研项目95项,立项24项。市区一体成功举办“安康市2024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汉滨区主场展示活动”“秦创原安康富硒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汉滨专场)活动”,积极参与“科教赋能·携手共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走进安康助力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赋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采访等活动。汉滨区科技创新工作被陕西科技报、安康电视台、安康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新的一年,不负韶华更向前的汉滨区科技局必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创新主体培育、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汉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